江理工文旅学院赴荆川小学开展小满节气主题义讲活动

小满正当时,万物渐盈盛。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节气文化,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5月20日中午,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青协志愿者前往常州市荆川小学五(二)班开展“诗词中的节气”之小满节气主题宣讲活动。志愿者们将节气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风趣幽默的讲解以及妙趣横生的手工制作加深了小学生们对“小满”这一节气的认识,让同学们体悟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活动伊始,阿依努热首先介绍了小满节气名字的由来以及小满时节的习俗。小满是24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小满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降水也会逐渐增多。小满时节的习俗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祈蚕节、吃苦菜、祭车神、抢水等,这些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学们热情互动,主动分享了自己在小满时节的活动经历,讨论氛围热烈。

“小满太阳暖洋洋,田里禾苗绿茸茸,一天参长一寸高,秋后粮仓满盈盈。”杨雪带领学生们一起欢快地跳了一首有关“小满”的儿歌,她一边跳着,一边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每一句话中有关“小满”的知识。同学们都非常热情的跟随老师舞动手臂,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快乐的笑容。

小满时节,小麦进入生长旺盛期,在田野里,小麦垂着沉甸甸的果实,微风吹过,在舞动中沙沙作响。姜盈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欧阳修所写的古诗《五绝·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诗中有关小满时节乡村夜景的描写宁静而美好,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不仅了解到小满时节大自然中万物生长旺盛的景象,还感受到人们对于丰收的期盼和喜悦。

唐静静向同学们介绍了小满时节麦穗的相关知识并展示了麦穗手工的制作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麦穗作品。活动现场,学生们纷纷动手,先用彩笔在卡纸上描绘出精美的图案,在用彩纸剪出麦穗的形状,最后用胶带加以固定。同学们的创意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制作,一件件精美的麦穗手工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些作品不仅形态各异,而且色彩鲜艳,令人眼前一亮。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满”时节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同时也锻炼了同学r们的动手能力,使其创意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活动最后,唐果儿向同学们拓展了有关“小满”方面的人生哲理。同学们在老师鼓励下积极地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小遗憾,“小满”即“小得圆满”,小满之时,作物虽饱满但尚未成熟,小满之满并非完全的满盈,而是还有增长成熟的空间。人生虽然往往充满了遗憾,即使我们努力追求全心付出,也总有些事情无法如愿以偿,但小满告诉我们,人生并不需要追求完美无缺,而是要追求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平衡,凡事只要我们尽力就好,即便有所遗憾,我们也可以在小满的状态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青协志愿者们以满腔热情走进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带给同学们,让他们领略到民俗知识的丰富多样感受到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更深刻的认识到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级非遗的独特魅力。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小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也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师范技能的宝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青协志愿者们将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贡献更多的智慧。

据悉,文旅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继续围绕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继续开展“师教育人”系列活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促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精英嘱托,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组织能力,将传统节气文化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节气,爱上诗词;让参与者亲身感受到诗词的韵律之美和意境之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唐果儿;图/方增琦)

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来源于转发,仅供阅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内容有侵权、违规,版权等可直接反馈本站邮箱3307846825@qq.com,我们将会在看到信息后作删除处理。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