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岩彩纁黛小队第三次访怀柔翰高文创园,与胡明哲教授进行交流访谈

北京科技大学岩彩纁黛小队第三次访怀柔翰高文创园,与胡明哲教授进行交流访谈

近日,在七月的阴雨天里,北京科技大学岩彩纁黛小队再次来到怀柔翰高文创园,与胡明哲教授展开深入的交流与访谈。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同时也是中国岩彩绘画课程体系的构建者,胡明哲教授在岩彩绘画领域中拥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

小队成员们一开始充满了忐忑与激动,跟随着鲍营老师进入胡教授在翰高文创园区的工作室。胡教授非常热情地欢迎了他们,并亲自带领大家参观她的画室。她向小队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有色砂岩和有色矿物质等“宝贝”,并介绍这些物质是她在全球各地收集的或别人送给她的纪念品,她将这些材料视为大地的馈赠,对其珍惜备至。

在胡教授的引领下,小队成员聆听了每一个“宝物”背后的故事,深刻感受到胡明哲教授对大地本质之纯粹的热爱。她表示:“正是感受到了大地的美,发现了有色砂岩、有色土、有色矿物质之美,自然作为绘画颜料之奇,深化了对‘材质本体’的认知,我才开始走上这条道路。”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胡明哲教授为小队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岩彩”的含义。她指出,岩彩画是立足当代艺术语境中,采用国际常规分类方式,将使用“岩彩材质”进行绘画的语言方式称为“岩彩”。这里的“岩彩”泛指岩石的彩色微粒,包括有色砂岩、有色土、有色矿物质等。

胡明哲教授指出,“岩彩”这一概念在中国美术界于1996年首次出现,但其根源可追溯至千年前的龟兹壁画和敦煌壁画。岩彩绘画不仅还原了天然岩石的原生状态,同时探究其物理属性和文化属性。

访谈中,胡明哲教授还向小队介绍了她所从事的主要领域——本土化岩彩绘画,即中国岩彩绘画。中国岩彩绘画以有色砂岩、有色土和有色矿物质等材质作为创作的主要媒材,具有岩石的物质属性和质朴、厚重的审美特征。作为古代龟兹壁画和敦煌壁画的当代新生,中国岩彩绘画在胡教授和众多青年岩彩艺术家的努力下,未来将重新焕发出引人注目的艺术魅力。

胡老师强调,在中国,“有色土”作为绘画媒介,始于岩彩团队的导师朱进先生,将“本土采集”作为创作课程,始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材质表述方向”硕士生课题。十年来,岩彩艺术家们怀着敬畏之心,勇于走在祖国大地上,重新解读自然、发现本土文明的存在意义,并明确岩彩绘画的创作方向。

胡明哲教授深情赞美青年岩彩艺术家们“立足当代语境,心怀高远理想,吸纳本土精华,创作身土不二作品。”这种决心超越了传统绘画的审美取向和材料技法的思维框架,也深刻体现了中国岩彩绘画的“在地性”价值。

本次访谈中,小队成员收获满满,从胡教授和鲍营老师的谆谆教诲中领略到岩彩绘画的魅力。他们深切感受到本土岩彩的独特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对岩彩艺术家的默默奉献和不断创新心生敬意。

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来源于转发,仅供阅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内容有侵权、违规,版权等可直接反馈本站邮箱3307846825@qq.com,我们将会在看到信息后作删除处理。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